2024年被视为财务公司行业筑牢合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向好向“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坚守主责主业、深化高质量转型的公司集团财务公司也走过了创新与变革交织并行的一年。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促进公司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公司集团财务公司带来正向激励,持续强化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实践创新,让财务公司逐渐走出增长的“天花板”,全行业实现稳定发展。
“2024年,公司集团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提供专业化、差异化金融服务,与银行保险机构形成了优势互补。”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财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清军表示。
在金融领域一直相对低调且经营稳健的财务公司行业,2024年仍就保持稳中有进、“量”中有“质”的发展态势。
据中国财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财务公司法人机构237家,服务的集团资产规模近130万亿元;财务公司行业表内资产总额9.18万亿元,负债总金额7.88万亿元,所有者的权利利益1.32万亿元。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1296.13亿元,净利润806.14亿元。
再从行业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财务公司行业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1.25%和1.10%,同比收窄11个和9个基点,处于历史最低位;净资产收益率是6.10%,资产收益率是0.88%,同比分别下降0.63个和0.06个百分点。
一边是财务公司行业颇为亮眼的规模与利润业绩表现,一边是财务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更加契合成员企业的实际的需求,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作用,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李清军分析认为,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维持相对弹性的负债成本,持续让利于成员单位,以期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
除通过净息差下探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外,《金融时报》记者对财务公司行业持续观察发现,随着行业转型发展,财务公司更加聚焦主业,坚持内部金融服务属性,更看重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的打造。
“我们着力打造‘内部银行+供应链金融+司库管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立足自身实践,湖北交投财务公司副总经理吴霞介绍称。
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式让财务公司更加重视背后的合规和风险处置问题。2024年,财务公司行业的风险抵御和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44%,同比降低0.32个百分点,212家财务公司无不良贷款,占比90%;资本充足率为20.51%,相较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出4.7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673.63%,较年初上升426个百分点;不良资产规模189亿元,较年初下降612亿元,不良资产率0.19%,较2021年峰值下降0.88个百分点。
李清军表示,不良资产率从高位震荡到历史性低位,凸显了财务公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担当,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风险缓冲和安全保障。
精练风控内功仍然是2025年财务公司保持业务增长、确保合规安全的必要一步。
据中核财务公司副总经理田雨晴介绍,今年将坚持数字赋能,做实主动风险管理,构建资金、债务风险监控模型,运用数据分析推进风险“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推动风险监督由“人防人控”向“技防技控”转变,协同推动集团全级次穿透式管理落地。
从人防到技防、智防,采取相似做法的还有中铁建财务公司。据中铁建财务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合同审查方面,该公司通过本土化部署DeepSeek,围绕合同法律合规审查场景进行深度学习,自动识别条款冲突、履约风险等多类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原有依赖人工审查模式向数据驱动、智能预判新模式的转变。
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企业“内部银行”的财务公司,经营模式加速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集团和实体经济的优势更加突出。
过去一年,财务公司凸显以融促产、产融结合的发展特征,协同集团深化司库体系建设,跟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要求,这一发展的新趋势在业内已形成广泛共识。
2024年是中央企业财务公司所在公司集团深化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年。相比于单纯的存贷、结算等金融服务,财务公司在司库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只增不减。
整体来看,财务公司着力发挥专业化能力,有效支撑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建设,顾问类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我们用895天助力湖北交投集团高标准建成司库体系。”吴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公司通过司库工具实现了资金业务集中高效运转,将全量账户、货币资金纳入司库。
田雨晴表示,司库体系建成后,财务公司的境内账户直联率月均水平、可归集资金集中度月均水平和全口径资金集中度月均水平分别较建设初期提升50个、7个和15个百分点。